前海粤十

深圳前海粤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商务部·冷链大数据应用推广工作组/组长单位
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/副会长单位
十六年砥砺前行,持之以恒,做您可托付的信息化合作伙伴。

RFID+WMS 一体化仓储管理方案(无需单独部署两套系统)

发布时间:2025-11-12

在智能制造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,仓储作为供应链的核心枢纽,对管理的精准度、实时性、协同性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传统仓储管理中,RFID技术与WMS仓储管理系统多为独立部署模式,存在数据割裂、协同效率低、部署成本高等痛点。RFID+WMS一体化仓储管理方案通过将RFID技术深度融入WMS核心架构,无需单独部署两套系统,实现硬件感知与软件管理的无缝协同,为企业打造高效、智能、低成本的仓储管理体系。


一、传统模式痛点


在一体化方案出现前,企业若想同时应用RFID技术与WMS,通常采用“RFID识别系统+独立WMS”的分开部署模式,这种模式在实际运营中暴露出多重短板,成为仓储效率提升的阻碍。


1、 数据割裂,协同性差 ,两套系统独立运行,RFID采集的货物标识、位置等数据需通过接口二次传输至WMS,存在数据延迟或丢失风险。例如,货物出库时RFID已识别完成,但WMS库存数据未实时更新,易导致库存账实不符。


2、 部署成本高,运维复杂 ,需单独采购两套系统的硬件、软件及授权,同时配备专业团队分别维护,不仅增加初期投入,还提升了后期运维的人力与时间成本。


3、 操作流程冗余,效率受限 ,工作人员需在两套系统中切换操作,如RFID标签激活后需手动在WMS中录入货物信息,增加人工干预环节,既降低操作效率,也提高了人为误差概率。


二、一体化方案介绍


RFID+WMS一体化方案的核心在于“技术融合、系统统一、数据同源”,通过将RFID技术模块嵌入WMS底层架构,形成“感知-分析-决策-执行”的闭环管理,无需单独部署两套系统,从根本上解决分离模式的痛点。


1、 核心架构组成

一体化系统架构分为三层,各层级深度协同,实现数据实时流转与统一管理:

硬件感知层:由RFID标签、读写设备(固定式读写器、手持终端、通道式读写门)、传感器等组成,负责自动采集货物的身份信息、位置信息、状态信息(如温湿度、库存数量)。

软件管理层:以WMS核心功能为基础,集成RFID管理模块(标签编码规则管理、读写设备控制、数据过滤与解析),实现入库、出库、盘点、移库等全流程管理与RFID技术的无缝衔接。

数据支撑层:构建统一数据库,存储WMS业务数据与RFID采集数据,通过数据中台实现数据清洗、整合与实时同步,为上层管理提供精准数据支撑。


2、 关键数据流转逻辑

a、 标签关联:货物入库前,通过一体化系统生成唯一RFID标签编码,并与WMS中的货物SKU、批次、订单信息自动关联,无需人工录入。

b、 实时采集:货物在仓储各环节(入库扫描、库内移动、出库核验)通过RFID设备自动采集数据,数据实时传输至统一数据库,无需二次接口对接。

c、 业务联动:系统根据RFID采集的数据自动触发WMS业务流程,如入库时标签识别后自动分配库位,盘点时自动比对实际库存与系统库存并生成差异报表。


三、一体化方案的优势


相比分离部署模式,RFID+WMS一体化方案凭借“系统统一、数据协同”的特性,在成本控制、运营效率、管理精度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:


对比维度 
传统分离部署模式
RFID+WMS一体化模式 
部署成本  
两套系统采购、实施成本高 
 单系统部署,减少硬件/软件重复投入
运维成本
两套系统独立运维,人力成本高
统一运维团队,降低维护复杂度  
数据实时性
数据需接口传输,存在延迟 
数据实时采集同步,账实高度一致
操作效率
人工切换系统操作,流程冗余
全流程自动化操作,减少人工干预 
管理精度 
依赖人工录入,误差率较高  
RFID自动识别,库存准确率达99.9%+


RFID+WMS一体化仓储管理方案,通过打破RFID技术与WMS的系统壁垒,以“无需单独部署”为核心优势,实现了仓储管理从“人工驱动”向“数据驱动”的转型。该方案不仅能帮助企业降低综合成本、提升运营效率,更能通过全流程数据可视化,为企业供应链决策提供精准支撑,助力企业在数字化竞争中构建核心优势。

本文标签: WMS   RFID 射频  

关注微信
关注微博

400-823-3023

(周一至周日9:00-21:00)

深圳总公司:深圳市南山区中粮前海创新中心•东塔 18、19楼
杭州分公司:杭州市余杭区德信数据产业大厦19楼、20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