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海粤十

深圳前海粤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商务部·冷链大数据应用推广工作组/组长单位
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/副会长单位
十六年砥砺前行,持之以恒,做您可托付的信息化合作伙伴。

区位赋能与智能升级:内蒙古冷链物流的破局与崛起

发布时间:2025-07-11

内蒙古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,地处东北、华北、西北交汇处,外接蒙古国、俄罗斯,内联京津冀、环渤海经济圈,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核心枢纽。满洲里、二连浩特等国家级陆路口岸年货运量突破千万吨,中欧班列(内蒙古段)年开行量超 2000 列,为跨境冷链物流提供了战略通道。依托温带草原与规模化农牧业,内蒙古拥有牛羊肉(年出栏量超 5000 万头)、乳制品(年产量占全国 1/4)、冷鲜肉等特色生鲜资源,构成冷链物流的坚实产业基础。然而,受地域广袤、气候差异大、产业链条长等因素制约,内蒙古冷链物流仍处于 “大而不强” 的发展阶段,亟需通过数字化转型破解瓶颈。


冷链物流


冷链发展的现实瓶颈:仓储与运输的双重制约


仓储管理:效率与温控的双重短板


内蒙古冷链仓储环节信息化渗透率不足 25%,多数中小型冷库仍依赖人工记账与传统库存管理模式,库存准确率仅 75%,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 个百分点。受地域辽阔、冷库布局分散影响,部分偏远地区冷库容量不足,而核心城市冷库又存在季节性闲置(如冬季肉类自然冷藏需求下降),冷库整体利用率仅 55%。


温控技术的滞后更为突出:牛羊肉等冻品需 - 18℃以下恒温存储,乳制品需 2-6℃冷藏,但多数冷库缺乏智能温控系统,无法根据品类动态调节温度,导致夏季高温时段冻品局部解冻、乳制品变质等问题,仓储环节损耗率达 12%。同时,人工分拣仍是主流,面对牛羊肉分割品、小包装乳制品等精细化需求,分拣效率低下,人工成本占比高达 45%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


运输管理:长距离与高损耗的困境


内蒙古地域跨度大,生鲜从产地到销地平均运输距离超 1500 公里,运输环节的痛点尤为显著。运输信息化监控覆盖率不足 30%,车辆位置、行驶状态、车厢温度等数据难以实时追踪,导致运输时效误差率达 25%,部分牛羊肉因延误错过最佳销售期。


冷藏车空驶率居高不下,达 40%—— 由于对蒙俄跨境运输返程货源匹配不足,且缺乏智能配载系统,车辆空载返程现象普遍,不仅增加 30% 以上的运输成本,还造成能源浪费。更关键的是,传统运输模式下,牛羊肉运输全程温度波动较大,损耗率高达 20%,其中夏季因温控失效导致的损耗占比超 60%,严重制约了生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


破解内蒙古冷链困局,需依托智能化冷链管理系统,构建覆盖全链条的数字化体系,核心包括五大模块:


运输管理系统

针对长距离运输与跨境需求,通过北斗定位与物联网技术,实现冷藏车实时位置监控、行驶路线动态优化(避开草原、沙漠等复杂路段)、车厢温度(-25℃至 10℃)实时采集与多级预警(司机、调度中心、客户)。结合中蒙俄跨境物流数据,开发智能配载算法,匹配返程货源,目标降低空驶率至 20% 以下。


仓储管理系统

基于 AI 算法优化冷库布局,针对牛羊肉冻品、乳制品等不同品类,设计分区存储方案,实现智能出入库与库存周转率分析。接入自动化分拣设备,通过条码识别与重量分拣,提升分拣效率 60% 以上。开发动态温控模块,根据外界温度(如冬季 - 30℃至夏季 35℃)自动调节制冷参数,降低能耗 20%,同时将库存准确率提升至 98%。


全链条追溯系统

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 “一物一码” 溯源体系,记录牛羊肉从养殖(牧场信息、检疫情况)、屠宰加工、仓储(温度记录)、运输(全程温控)到销售终端的全流程数据,消费者扫码即可查询,增强产品信任度,尤其满足对蒙俄出口的检疫标准要求。


订单管理系统

实现跨境订单与国内订单的一体化数字化管理,涵盖订单接收、审核、分配、跟踪及跨境结算(对接蒙俄货币体系),提升订单处理效率 30%,优化客户响应速度。


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

采集冷链各环节数据(如冷库利用率、运输时效、损耗率),生成运营报表与趋势分析,为企业提供冷库扩建、车辆调度、跨境货源拓展等决策建议,助力资源优化配置。


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


内蒙古政府已将冷链物流作为向北开放的重点领域,出台系列支持政策:

基础设施建设:规划建设 “满洲里 - 二连浩特” 跨境冷链枢纽带,到 2026 年建成 8 个省级冷链物流基地,联动 3 个国家级基地,提升冷库智能化水平与跨境中转能力。

设备更新补贴:对采购适应低温环境(-30℃以下)的新能源冷藏车给予最高 10 万元 / 辆补贴,推动冷藏车电动化率提升至 30%。

数字化转型支持:设立冷链数字化专项基金,对引入智能管理系统的企业给予最高 500 万元贴息贷款,对创建国家级跨境冷链示范企业的单位奖励 150 万元。

跨境便利化:简化对蒙俄生鲜通关手续,建立 “冷链绿色通道”,实现检疫、通关一体化,缩短通关时间至 4 小时以内。


若企业引入智能化系统并结合政策支持,预计将实现显著提升:


指标 升级前 升级后 提升幅度
仓储信息化覆盖率 25%
80%
+55%
冷库利用率 55%
85%
+30%
分拣效率
人工为主
自动化提升 60%
+60%
运输空驶率
40%
18%
-22%
运输时效误差率
25%
8%
-17%
生鲜损耗率 20%
8%
-12%
单位能耗 高于行业 28%
低于行业 5%
-33%
人工成本占比
45%
25%
-20%


依托向北开放的区位优势与智能化升级,内蒙古有望突破冷链发展瓶颈,构建 “立足华北、辐射东北、对接蒙俄、联通欧洲” 的跨境冷链网络。通过政策与技术的深度融合,推动冷链产业从 “规模扩张” 向 “质量效益” 转型,实现从 “畜牧大省” 到 “冷链强省” 的跨越。


未来,随着跨境冷链枢纽的建成与智能系统的全面应用,内蒙古或将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上的冷链数字化标杆,为全国边疆地区冷链物流发展提供可复制的 “内蒙古模式”,让草原生鲜更高效地走向全国、走向世界。

本文标签:

关注微信
关注微博

400-823-3023

(周一至周日9:00-21:00)

深圳总公司:深圳市南山区中粮前海创新中心•东塔 18、19楼
杭州分公司:杭州市余杭区德信数据产业大厦19楼、20楼